(一)重组运行架构,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是抓细职责划转。依据相关部门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按照“以划转为原则、不划转为例外”“宜划则划”“应划尽划”“全部门、整链条”原则,全面梳理行政审批事项。经过反复分析研判、沟通确认,制定了《关于调整通辽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通辽市政务服务中心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规定》,第一批19个市直部门、119项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划入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废止各部门原审批印章,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二是抓实职责融合。制定了《通辽市本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方案》,市政务服务局更名为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与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融合运行管理。优化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内部运行,突出审批服务主责主业,着重强化业务岗位设置,精干设置综合岗位,除了承担综合保障任务的科室外,重点融合设置了营商环境建设科、市场准入审批科、投资项目审批科、工程建设审批科、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审批科5个科室,承担原来19个部门的相关行政许可及与其相关联的审批事项。三是抓牢人员划转。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相关要求,制定了《市直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编制划转和人员转隶的基本原则》,从市直相关部门划转人员及编制60名,其中为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划转12名,为市政服务中心划转48名。四是抓严审管分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将审批与监管相分离,厘清职权边界,建立联动机制,明确行政审批服务局与主管部门在权责关系、收费管理、印章管理、现场踏勘及技术论证等方面分工。以公函、手机短信、微信、网络等多种方式实时推送审批与监管信息,构建审管信息双向推送机制、审管衔接协助机制、审管会商联络机制,实现审管工作既权责分明又相互促进,实现审批与监管工作无缝对接。
(二)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厅一网双联动。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将政务服务大厅分厅设置,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受理社会事务、教育卫生、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法律服务等事项,变多类别分设单项窗口为全项受理的综合窗口,提供代办帮办、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等服务;企业(法人)服务大厅集中受理涉及企业的注册登记、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等事项。同时,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行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要件梳理,对审批事项逐项编制标准化的办事指南和一次性告知书,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简化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和审批条件,使关联事项紧密连接、协同办理,实现了全链条、闭合式、整体性“车间式流水线”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