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辽市委编办“三优化”提升编制服务保障能力

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展现机构编制部门新作为,通辽市委编办以“三优化”为抓手,深入推进机构编制精准化管理,坚持保重点、补弱点、强要点,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全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管理模式,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持续深化管理改革,积极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管数量”向“管结构”转变。严格遵循机构编制预报审核工作制度,对空编使用实行精准管理,以地区和部门空编、人员年龄、专业、岗位需求以及发展规划为依据,从严审核各地区、各部门空编使用计划,从源头上遏制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机构编制服务保障。优化教育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结合各地学校人才实际需求,落实中小学教育编制动态调整机制;配合教育部门推进公办幼儿园人员总量管理,保证全市公办学前教育领域教师需求;按要求有序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实地调研,结合实际情况,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加大对招商引资、科技教育、卫生健康、人才引进等领域的编制保障力度。

优化职能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职能职责,科学规范功能定位,创新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以突出主责主业、促进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制定开发区(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三定”规定,规范内设机构设置,着力强化开发区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等职能,推动开发区成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从职能配置出发,盘活资源,科学调配,动态管理,统筹使用,有效破解编制资源不平衡难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