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宪法宣传周,一起学习宪法

                                                                                                                                  这些宪法知识你知道多少?
 

2023年12月4日

是我国第十个“国家宪法日”

12月1日至12月7日

是第六个“宪法宣传周”

今年“宪法宣传周”主题为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日的由来

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宪法宣传周”是从哪年开始?

“宪法宣传周”是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部署开展的宣传活动,2018年12月2日至12月8日是我国第一个“宪法宣传周”。

 


宪法有哪些主要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宪法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依据。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要以宪法为依据。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是什么?

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一百四十三条。

 


现行宪法修改了几次及分别在哪一年?

现行宪法已进行了5次修改,先后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宪法的地位是怎样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监督和制约原则、法治原则。



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1.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2.模范遵纪守法,自觉用法普法。

3.弘扬宪法精神,坚守公平正义。

 


历年宪法日的主题是什么?

2014年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2015年

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年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6年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2019年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2021年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022年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2023年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